锂离子电池自1992年由索尼公司产业化以来,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2000年以后,锂电池在手机电池领域逐步占据主动地位,直到垄断手机电池领域,而且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全球锂电池产业发展
全球锂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中日韩三国占全球95%的市场份额,全球锂电池产业形成了中、日、韩多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中国工业技术、品质、工艺水平的提升和部分先进精密结构件等配套企业的崛起,松下、索尼、三星、LG等全球多家锂电池产业巨头在华设立子公司或将生产制造甚至研发部门迁至中国,推动全球锂电池产业整体向中国转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锂电池制造中心。
2015年全球锂电投资总规模在100-200亿美元,主要日韩中美等国,日本松下和GS-Yuasa等公司在锂离子电池上的累计投资超过50亿美元,锂离子电池产业成为全球投资热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斯拉公司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建设年产能达35GWh的超级工厂,总投资将达50亿美元,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部产能,届时每年生产的锂电池可供5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LG化学日前宣布,计划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兴建一座动力电池工厂,年产能为5万套。在此之前,LG化学已拥有美国密歇根州等工厂。
近年来,国内锂电池终端消费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消耗占比有所下降,电动汽车和储能不断上升,锂离子电池正在从电子消费领域转向汽车工业体系和储能系统,储能应用和动力锂电池将成为锂电池产业的双引擎。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18年中国互联网+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转型策略深度分析与研究报告》显示,2011-2015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由352亿元增至632亿元。
2011-2015年我国锂电池市场规模统计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我国青海省是锂资源大省,青海已初步探明氯化锂2248万吨,丰富的锂资源为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随着省内汽车、光伏及风能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锂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我国锂电行业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已实现国产化,虽然目前一些高端关键材料仍有部分依赖进口,但所占比例较小。
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电池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锂电池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动力市场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已经形成了比亚迪、CATL、沃特玛、国轩和力神等五家企业组成的第一梯队,这五家企业动力电池出货量占中国动力电池的75%以上。《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的出现加速了对三四线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进程,特别是生产工艺落后,定位于低端产品的企业,如果不进行大的变革,恐在2017年就会被淘汰出局。因此,2017年动力电池企业大范围的行业洗牌将会到来,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其二,3C市场稳步发展,对锂电池需求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尽管移动终端设备产品更新加快,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三大电子产品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增长动力不足。但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线蓝牙音箱及无人机等新兴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可观。因此,随着智能化进程,预计未来三年3C锂电池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其三,储能产业商业化规模化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将储能引入国家级能源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2016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电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地位,明确了电储能参与调频调峰辅助市场服务。此次新政策将通过对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的完善,推动储能产业商业化发展提速。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结构转变和电力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支撑。在储能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趋势推动下,动力锂电池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