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

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印度> 投资环境
印度经济改革背后的民粹主义思想
时间:2018年01月8日 来源:www.newsijie.cn 作者:张良 点击量: 6

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徒认为,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就是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印度人对牛仍然是敬之如神。莫迪2014年担任总理后,印度国内对牛的推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而这背后是民粹主义风潮的崛起,其直接的影响包括恶化族群关系、影响牛肉和牛奶出口,也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莫迪改革的实质和成效。

据了解,莫迪树立的“改革家”形象是让他在三年前的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法宝之一。他在改善经商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印度制造”、为打击腐败和黑市经济大兴废钞促进金融改革,并实施税制改革、引入商品和服务税等等。与此同时,一些以提升印度教地位为主要目的的民粹主义政策也出炉了。

早在2004年,印度人民党掌权的邦就通过了一项全面禁止屠杀牛(包括在印度教中不享有“圣物”待遇的水牛)的升级版法律。2012年,该法被重修,延长了触犯者的刑期。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杀死一头奶牛可判终身监禁。该法律还将举证责任转移到嫌犯身上,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能自证清白,否则就是有罪。

今年夏天,新德里又颁布了一项全国性的命令,将贩卖牛(包括非“圣物”的水牛)以供屠宰的行为视为犯罪,不过,最高法院暂时叫停了这一禁售令的实施。然而,在这种政策趋势的驱使下,大量激进的印度教徒组成“护牛”团体,对那些他们认为没能友好对待奶牛、尤其是以牛肉为食的穆斯林少数族群实施惩罚。

“只养不卖”让奶牛成了很多农户甚至地方政府的负担。一些想“减负”的农户于是趁着黑夜悄悄将年老或有病的奶牛放出户外,造成了牛在野外践踏庄稼的麻烦。在某些地方政府,比如Pehlu Khan生活的哈里亚纳邦,他们为“护牛中心”投入的资金一年增加了一倍。一些地方邦为筹集资金,还对房地产交易征收10%的额外印花税。

印度政府近日宣布了史上最大的银行业注资计划,旨在支持信贷增长以及创造就业。但令人尴尬的是,2016年,印度奶业以及牛肉和皮革出口行业产值约为110亿美元,而这些行业从业人数至少有550万之众。对此,有观点认为,在莫迪任上,经济改革让位给了政治,也就是说,相比经济取得的成果,莫迪更在意的是如何夯实他的印度教民粹主义选民基础。

在今年北方邦的选举中,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无视经济纲领,将重心放在吸引印度教民粹主义选民上,提出了一些极具争议的政策建议,包括在圣城阿约提亚(Ayodhya)一座被废弃的清真寺遗址上建一座印度教庙宇。

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确实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印度经济发展研究分析报告》显示,GDP增速从2013年的6.5%提升到2014年的7.5%,并在随后两年一度超越中国,2016年第三季度还创下了9.2%的高增长。11月17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上调印度主权债信用评级,系十三年来首次。在这之前,世界银行也把印度的经商难易程度排名上调了30位。

新思界分析师认为,莫迪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体现了莫迪作为经济改革家“业余”的一面。高达99%的废钞回流到银行系统,宣示着“反洗钱、反腐败”运动的失败。税改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各邦之间的壁垒、简化了流程,但税制依然复杂难懂,一些小型企业和出口商也被排挤出局。更重要的是,经济放缓可能更会激励统治者通过煽动民意来维持支持率。低于预期的不稳定增长和来自印度教选民的高支持率,预示着莫迪不太可能改变其民粹主义立场。


关键字: 经济改革
报告检索
结果共 23 个
报告检索
结果共 23 个